经历了2017,我总结了这些产品思维和你一起分享

2018-03-25 423
作者:仙女童 来源:空巢童(ID:kongchaotong) 编辑:刘小妹 前言:这一年,对于我和我身边的朋友来说,总的来说是成长的一年,但是要提及最高频的词语竟然是:迷茫。我身边的朋友,翁在创业,他说迷茫,焦虑做不起来事颗粒无收,到时候老婆孩子都养不起,焦虑地去看心理医生;唐唐算是心大的,她也迷茫,处于

作者:仙女童

来源:空巢童(ID:kongchaotong)

编辑:刘小妹

前言:这一年,对于我和我身边的朋友来说,总的来说是成长的一年,但是要提及最高频的词语竟然是:迷茫。我身边的朋友,翁在创业,他说迷茫,焦虑做不起来事颗粒无收,到时候老婆孩子都养不起,焦虑地去看心理医生;唐唐算是心大的,她也迷茫,处于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年龄,有股使不上劲的感觉;我文换了城市换了工作,感觉好像还是没什么改变,迷茫;最厉害的水军同学,成为了公司技术CTO,但是一直目标清晰坚定的他,对于未来还是有好多不敢展望…

这是通性,我自己也迷茫,所以写下这篇文章,未来不管是怎么变化,有强健的思维能力,就能够化解掉很多问题。这篇文章大纲就整理提炼了一个月,到最终完结写了两个月,我唐说是我呕心沥血的产物,作为强迫症,确实删删减减好多回。在2017年末,作为一份小小的仪式感,送给自己、送给每个有机会看到的有缘人。

2017年这一年,伴随这AI威胁论愈演愈烈,很多传统行业、互联网人对AI恐惧,对技术推动的时代恐惧,对自己的工作前景开始担忧。就像李开复说的,50%工种将会被替代掉,由此总结的“五秒钟准则”,一个工作如果5秒钟内机器能完成的工作未来将会被替代掉。但是他同样有讲到,人的主观能动性、思想、创意是不可替代的,AI(人工智能)技术只是会放大一部分精英的价值,即“赋能”,起到增强智能的作用。

那么基于此,思维和创意这些个人特质才是每个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。思维模式作为人学习、经验、思考的底层建筑,能直接决定未来的个人价值。对于产品经理,这种对理性要求极高的工种,更要在技术颠覆性变革前构建好强健的思维体系。

对于思维模式,首先要提的是对产品经理最重要的逻辑思维,逻辑思维要求我们思考一件事的时候以向上追源、向下溯果、横向推理分析的方式关联其整个过程的全部元素。逻辑思维要求严密完整、有根有据。《金字塔原理》一书中,将逻辑关系分为归纳推理法、演绎推理法,逻辑顺序又分为:演绎顺序、先后顺序、结构顺序、程度顺序。具体到我们的产品工作中,运用结构顺序中的MECE思维(相互独立、完全穷尽)可以用于需求场景的遍历和产品功能的规划上,能帮助我们消除思维漏洞,减少场景和功能的遗漏和重复。

关于逻辑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,结合我的产品经历,提炼了一些思维点做了一下的总结,总体是按照从抽象到逐渐具象的过程。

一、透过现象看本质

首先来谈谈,透过现象看本质,这句话我们经常会谈,但是一旦陷入执行层面,就会在逐渐衍生出来的庞大的思维网中犯偷换概念、一叶障目的错误,导致不知不觉就走了弯路。这就需要在规划的起点和过程中,始终保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。而看本质的过程是受思维深度影响,即有些人只能分析到一层,那理解的也就比表象多了一层,层级越深,理解越多,离本质就越接近;看本质过程还会受思维的维度影响,如果是一维思维,即只能单一变量地思考问题,就会因为单一视角导致个人主观思维偏差。

我个人的体会是,在保证信息完整齐全的情况下,层层剖析,尽可能找到这个项目、需求的本质,才能保证方向性正确。不管是比较宏观的层面,如产品的战略层,还是局部的落地层面,如产品需求规则,时时提醒自己,才能保证紧贴着两点之间直线行走的高效率。

一批更快的马和汽车的例子,大家都应该听过,这里就是因为挖掘本质而触达用户兴奋点。在我工作初期,也有一个让我经常拿来警醒自己的例子,有一次为了增加用户活跃,准备做个健身APP标配性的勋章墙功能,规划好后我开始收集各个业务线可以被用户拿出来炫耀的信息点,为了增强趣味性,还花心思做了一个丧文化勋章,从平台的角度帮助用户自黑,又迎合了当下比较受欢迎的丧文化营销,暗暗觉得这将是一个小爆点。结果开需求评审会的时候,讲到一半产品老大突然很严肃地问我,你做这个需求出发点是什么?很显然,增加用户活跃这个理由被否决掉,勋章强虽然是任务性功能的标配,但实际上几乎没有平台因此真的拉动了用户活跃度…老大认真跟我们分析了这些点,其实针对我们平台而言,这些都是一个很鸡肋的功能。因为没有多思考一下做这个勋章墙的本质我浪费了差不两周的时间,追溯原因主要是没有看到勋章墙功能的本质,思考深度不够。

还有一次,我们为了向用户宣传一个平台的新功能,设计了很多精美的页面,在APP里也放了很多入口,但是收效甚微,后来运营同学推动了一次线上线下活动之后,这个功能一下子火爆起来。后来我们总结原因,就是我们没有抓住这个功能的本质,锁定的用户其实应该是线下才会活跃的用户。换言之,也是混淆了产品设计和运营推广的本质工作价值,导致采取了不匹配方式的低效率。

还有现在大家都在提的新零售,各种电商的模式本质上颠覆了商业吗,没有,商业的本质还是商品,所以新商业又要开始回归线下。

当我们在做的时候,我们是在“做什么”…

二、全局性思考

全局性思考要求我们将思维层级提升到金字塔顶部,不要局限于眼前的模块,因为第一,任何产品模块不会完全独立于同一产品的其他业务;第二,产品设计不会完全只涉及产品框架层面的规划(除非少数C端工具型产品,是以产品为主导);第三,产品模块自身也会涉及迭代优化,因此要全局性规划,前瞻性预判,考虑拓展性。

对于第一、三点,由于产品内部业务模块间的关联性,要求从功能规划的宏观层到需求落地的表现层都有全局性眼光,这个跟开发思维中讲究的“高内聚低耦合”不一样,特别是运营型产品。举个栗子,笔者今年负责的一个身份认证模块,由于没有提前考虑到整个平台还有其他业务涉及到“弱身份认证”(即不涉及上传身份证图片,只涉及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码),因此各个业务认证的数据类型不一致导致不能数据相流,因此导致后续产品、开发层面维系成本就比较高。需求落地的过程,同样也很需要全局性思考,一个页面的变化,对其他页面前端、后端数据的影响,以及该功能迭代方向的前瞻性预判,提前预留入口、在后台进行相关数据统计等。

对于第二点,不仅是单独的产品规划要全局思考,更重要的是站在产品之上的全局性思考,特别是对于想要脱离做功能做需求的产品经理,要避免思维层面的职责分工导致的组织边界僵硬,要运用顶层设计来推动一个完整的产品流程。

还有一个曾经负责的电视端APP,定位健身教学的项目,前期就是因为局限于产品层面的设计以及受限于现有资源,做出了一个同质化的没有特色的产品框架,导致这个项目在前期很难争取到公司各方的资源。后面为了突破现状,重新从全局进行了规划,并进行了优先级排序,整个项目就变得具体、有血有肉了,包括从业务方视频定位、技术算法建模、运营推广方向以及用户在整个平台运动监督、激励体系一个完整的流程都有了初步规划,在项目规划中体现出这个产品的定位、核心竞争力等。这样下来,大家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,也建立了项目信心,接下来的配合度自然就高了,也避免了后期产品落地时任何一方的方向性错误。

全局性思考对于运营、业务型产品尤为重要,也就是大家说的产品运营不分家,对于想要上升管理层的产品经理,全局性思维是一项职业核心竞争力。

三、场景化思维

场景化思维是一种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推理,是一种发散性过程。通过一定场景预设下,对人群的共性、差异性行为做出预测,提取对应的需求点,作为产品规划的依据。由于涉及到用户行为的预测,因此这个过程中同理心的作用至关重要,同时要保证场景的准确性和用户类型的完整性,有需要严密的逻辑性,因此是一个理性和感性并重的过程。

举个线上APP设计的例子,当用户在所购票电影放映前打开猫眼APP,会自动跳出取票码弹窗,就是基于放映前的查看取票码的刚需,并为此提供了快捷展示入口,减少用户操作层级。线上产品设计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,这种设计虽然非刚需,但是却能触碰到用户的兴奋点。

还有线下的例子,很多网红咖啡店之所以持续火热,并不是因为东西特别好吃性价比高服务好等,而是因为就餐环境好非常适合女孩子拍照取景。这个是基于很多年轻女性在咖啡厅里喝下午茶的时候,喜欢拍照发朋友圈,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显示。因此这些网红咖啡厅针对这种场景需求,将高颜值的商品和有格调的店内设计作为重点,布置一些精美的拍照背景、小道具和室内灯光,有的还会有专业摄影的服务员帮你拍照。

这些都是场景化思维挖掘出来的需求,甚至反客为主,成为了比基本功能更重要的用户兴奋点。

当然要注意的是,场景化思维受个人感性因素主导,因此需要多采集样本,多去征求下目标群体的意见,才能提炼出准确的共性场景行为,尽量完善差异性场景行为。

四、建模思维

建模思维是一种从具象到抽象,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性思维。跟上面提到的场景化思维刚好相反,是一种收敛性过程。

对于产品设计,运用建模思维的典型体现就是制作用户画像和业务流程。

制作用户画像就是最大程度标准化目标用户,根据需求功能的大方向,来提取相关的关键词,并最终高度概括目标用户各种个人信息、行为特征的过程就需要很好的建模能力。

制作业务流程的过程,是基于对现有业务的理解,抽象成一系列标准化行为。运用建模思维制作业务流程时,有两个要点:第一,遍历所有业务场景,保证各种正常非正常流程都能不遗漏;第二,在前面的基础上,层层剖析,将业务类型分类,并高度概括标准化流程。

对于第一点,就要深入一线业务体验并梳理清楚各种业务状态的逻辑

对于第二点,理清各种角色如用户(B﹑C端)、业务方、平台方在各种状态(时间点)的行为,按照演绎推理的分析方法规划出业务流程。

在整个建模过程中,第一,强调完整信息收集的能力,例如一些O2O产品,线上B端、C端用户行为都不可控,这个时候的场景就是千变万化的,只有深入一线观察挖掘才能保证业务场景的完整性,因此这一点对于实体业务的产品类型,特别重要;

第二,就要求严密的逻辑性,这里的建模过程本质(就是前面提到的透过现象看本质,找到本质可类比理解的东西就有了)也类似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建模,会存在权重因子和偏差因子。我们做业务建模时哪些是主链条,哪些是次链条或者隐形链条,就是跟权重因子是一样的意义,取决于它的业务价值;那么建模对业务还原程度的高低就是偏差因子,所以要在产品后期建模过程精细化打磨业务链条,减少偏差。

对于活在信息狂潮中的我们也一样,我们每天都会获取一些碎片化的专业知识点,通过这种建模思维将他们串起来,一来是通过分析找共性能够让思路更清晰,有利于理解性记忆,二来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时,能通过建模提炼的关键点,从而更容易透过表象看到事情本质,更高效地解决问题。

五、批判性接收思维

批判性接收思维要求理解消化后的过滤性吸收,就像中国式创新一样,是“引进、消化、吸收之后的再吸收”。很多人在“拿来主义”这件事上,受首因效应影响,对于行业KOL的意见及“大厂产品”视为圭臬,甚至同事隔壁老王的一句话也不加思考的引用。这也是现在产品形态、运营策略同质化的主要原因。

在产品工作中,竞品分析过程是最需要批判性思维,因为很容易就被竞品先入为主,最后“做”了个一样的产品。因为就算是大厂的产品,他们的产品设计也是基于他们特有的公司战略、产品定位来设计的,盲目抄袭会违背自己产品本来的格调。抛开产品背景谈竞品借鉴就是耍流氓,事实上,批判性接收只是表现形式,根源还是前面谈的透过现象看本质,再去判断哪些点是能借鉴的,哪些是要改进再吸收的。

那些都是很好的,但不一定适合我。你身边同事老王说的一句话可能从他的所处的位置来说是对的,但是不一定适合你,所以这时候就不能因为老王平时的威望而全盘接收。对于产品经理这个岗位,每天跟很多产品、其他岗位同事打交道以及获取可借鉴信息的成本极低,就是一个信息高度集中的中心。因此,要有意识刻意练习、强化自己的批判性接收思维,才能掌握产品的主导权,保证产品能不忘初心地走下去。

六、线上线下融合思维

随着2017年新零售和物流网的概念越来越热,并且纯线上的产品发展已经慢慢到达瓶颈期,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思维,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,以及反过来对于实体传统行业也都越来越重要。

就像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所说,商业本质决定了不会有线上线下之分,而是应该全渠道,全盘打通、融合在一起的。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,商业所要思考的本质问题,不外乎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,给消费者提供什么样的服务,创造什么样的价值。

传统和实体商业已经沉淀多年,模式成熟,不管是宏观商业模式、市场趋势,还是落实层面人员管理,商品管理,用户分层等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。线下融合的典型例子就是电商设计中的推荐、猜你喜欢等沉浸式体验留住用户,就是借鉴线下商场的扶梯转弯设计让顾客可以浏览到更多商品。

对于线下模块,主要就是利用互联网的高流通信息、海量数据来提高线下业务运作效率,减少资源浪费。我们产品的线上设计目前的一个弊端就是,无法深入业务观察到实际落地的各种细节和隐患,特别是落实层面的各种不可控因素,不是简单依据互联网的信息和数据能够改善的。这里就要参考传统商业的管理,从而通过数据可视化来模拟这一过程。

负责过的一个AI健身教学项目就是,这种线上线下想融合思维的很好运用,通过将模特教练的教学数字动作标准化,对比摄像头捕捉的用户动作来纠错引导,就是在模拟线下健身房私教的一对一健身教学。

总结——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,自下而上的行动力

最后一点想讲的是从思维到最终落地到行动层面。

这一点就是说明,不管是在产品设计还是在营销策划、活动运营这种对于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活动,首先应该通过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,规划清楚整个流程的框架,这样能保证不会偏离最初的目标;然后从底层、从细节开始搭建,就像盖房子一样,从地基开始,这样才能保证你建造的不是空中楼阁。

具体到产品设计就是,想的时候一定是从大功能点出发,最后落实的时候是从每个页面的框架、表现层的交互开始。概括一下就是,从想到做,一定是先加后减、先粗后细的过程。

下一次,要不要来偷窥精分少女的脑洞世界,哈哈…

本文由空巢童(ID:kongchaotong)原创发布,授权互联网早读课转载。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早读课立场。如需转载,请联系原作者。

    推荐文章

    引导机器人飞船穿越外层空间,NASA仅凭的只是X射线

    AI 进攻日本保险业,剩余人力布局前端业务

    虚币市值蒸发 40%!若屠杀潮持续,美股恐跟着跳水

    天主教廷同意:先计划好病危时希望接受何种治疗,以减少痛苦及家属和医疗团队间的冲突

    苹果摊手vivo微笑,调研称指纹识别才能解锁手机未来

    科学家目瞪口呆!这个超大质量黑洞冬眠 10 万年后二度“打嗝”

    阿里云凌晨表态:绝不会发行比特币也不会提供挖矿平台

    2017 年非碳能源产业阵亡名单,住宅太阳能是重灾区

    李飞飞发布 Google 云端 AutoML Vision 平台,客制化企业级机器学习模型不再是难题

    中国想用激光光扫除太空垃圾,各国忧成强大军事武器

    挑战特斯拉,法拉利计划在 2020 年推出电动超跑

    Google 地图重返中国市场?官方回应没有任何变化

    美团队展示与拓朴绝缘体相关的新型磁阻效应,有望改善未来电脑运算及储存功能

    互联网从业者春节神器?腾讯发布全球首款显示器对联

    vivo屏下指纹手机1月24日见,蓝厂会搞饥饿营销吗?

    油价续涨?OPEC 减产加码至 2019 年

    防不胜防,研究指流感病毒仅靠呼吸就能传播

    阿里程序员又瞧不起人了?UC答题产品代码将撒币写成傻币

    美学者运用“白色石墨烯”夹层,大幅提升陶瓷材料的延展性和强度

    氧气大量出现之前,早期地球因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保持温暖